2020年12月30日下午14:30,化学与生物工程学术论坛第七期学术报告会在化工学院会议室举行,王相君博士和赵旭东博士分别作了题为“细菌纤维素基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应用”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液相分离及荧光传感领域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化工学院相关学科师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王相君博士介绍了可再生生物质材料、细菌纤维素及其衍生物在电化学储能,特别是在超级电容器和锂空气电池中的应用。通过对细菌纤维素衍生物孔结构、含水率、导电性和比表面积的调控,阐述了其分别作为电极材料和凝胶电解质前驱体的机理。
赵旭东博士详细介绍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其在液相吸附分离及荧光传感领域的应用,阐述了MOF不稳定性在荧光传感领域应用的新思路和MOF在金属吸附分离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MOF在吸附领域工业化发展的尝试与思路。


报告结束后,两位博士与在场师生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报告题目1:细菌纤维素基碳材料在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应用。
报告人:王相君,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煤化所,主要从事新型储能器件及其电极材料研发方面的研究。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scale,Science China Chemistry 等期刊。
报告题目2: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液相分离及荧光传感领域的研究。
报告人:赵旭东,工学博士,2016年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主要从事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吸附分离与资源回收、荧光传感等领域的应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